第172章 设宴邀约
看到主子们那惊愕与质疑的模样,那报信侍者急忙解释道:“之所以会这样,据说是因为朝廷那边派了细作潜入城中,然后利用南伽罗国与圣可汗国都对佛都宝藏垂涎三尺这一点实行挑拨离间、煽风点火,最终使得两国反目。随后佛都本地势力又与朝廷军队里应外合,所以两国的军队眼瞅着快要守不住了!”
“……”听见这番话,侯家上下一片死寂。
原以为朝廷那边使用了什么惊天的手段,结果竟是如此司空见惯却又屡试不爽的挑拨离间。
可仔细想想,这个法子似乎又是如此显然。
南伽罗国生于西南雪山,圣可汗国来自北方草原。
两国国家不论是文化还是背景,都毫无半点相容相通之处。
其之所以愿意达成联盟一起夹击金煌,主要就是因为有着共同的目标。
只不过在目标攻陷之前,大家都可以把五五分账说得冠冕堂皇,可一旦攻下目标,谁不想独吞所有?
但他们能想到这点,两国高层不可能想不到。
所以那个能够成功实施挑拨离间之人实在不简单,三寸不烂之舌胜似千军万马。
“对了,可知挑拨之人是谁?”侯崇山问道。
“这个真不清楚。”报信侍者摇了摇头。
“那朝廷那边此番领军之人是谁?”侯峻岭突然问道。
“是老令公郭风扬。”
“竟然是他!”听见这名字,众人再次陷入震惊。
当年玄皇一朝天下大乱,中原大地生灵涂炭,皇朝更是岌岌可危。他们侯家原本打算趁机起势,却被当时坐镇佛都金煌的张超逸死死扼住了西北门户。
至于中原的乱局,则正是由这位郭老令公力挽狂澜。
也正是因为这份弥天的大功,从而使得郭风扬备受恩宠、位极人臣。
当时更是有人提议皇帝,应该在凌云阁中为老令公打造雕像,与那些开国元勋一样受后人香火供奉。
据说当时的皇帝如今的太上皇几乎已经同意了这个提议,可最终却是不了了之。
究其原因,最主流的说法自然是那四个字——功高震主。
当年的太祖那样雄才伟略,年轻时令一众天骄为之臣服。
可即便如此,到了晚年他仍旧感觉力不从心,甚至因为皇储之事对几位元勋动过杀心。
这可都是被写入正史的,算是太祖为数不多的几个小污点之一。而强如太祖尚且如此,更遑论那个半生为求长生使大玄急速走向衰落的太上皇!
据说那个时候郭家已经发出了邀请贴,准备摆一场盛宴来庆贺老令公入凌云阁,最终不但空欢喜一场,更是让郭家在天下人面前丢尽脸面。
之后老令公愤然提出辞官,这本是以退为进的一种手段。
却不料太上皇不知是出于本意还是受了小人蛊惑,竟直接准奏,让老令公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再次颜面尽失。
打那之后,郭家就整体迁回了家乡,京城那边仅象征性留了一个分支。
要知道当时的郭老令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说一句满朝文武都为他马首是瞻都不为过。
那里头固然有巴结逢迎、见风使舵的墙头草,但真心向着老令公的至少也有半数之多。
眼见自己的恩施至交竟落了个如此下场,这些人也都寒了心,不久之后便纷纷辞官归隐或是闭门不出。
这里头可是有不少栋梁之材,大玄也正是因此在短暂的中兴之后再次开始走下坡路。
然而侯家万万没想到,被朝廷冷落了将近四十年之后,如今这位女帝竟然能够再次请动那位传奇,并让他亲自挂帅出征。
想来随军部队里,必然有他昔年的学生,难怪三寸不烂之舌如此厉害,竟能轻易调拨南伽罗国与圣可汗国的关系,最终让朝廷坐享其成!
“大哥,现在该如何是好?”侯峻岭看着自己的兄长,多少有些乱了方寸。
“依我所见,不如直接派兵围了馆驿,逼张超逸投靠我们。”说话之人名唤侯青海,乃是侯峻岭的长子。
“吾儿所言甚是!”侯峻岭闻言亦是点了点头,“论资历与领兵能力,张超逸与郭风扬不分伯仲。加之朝廷军队远道而来,且即便坐享渔翁之利,要拿下金煌也必定会付出一定代价。而我侯家在悲雁城经营数百年,家底深厚,若有张超逸协助,未必就怕了他郭风扬!”
“我同意!”
“我也同意!”
此言一出,在场所有的侯家老少尽皆点头应和,随即众人的目光齐齐汇聚到了主座之上。
侯崇山低垂着眼皮,沉思了好一会儿才道:“既然要他协助我们,直接派兵实为不妥。侯吉!”
“老爷!”侯崇山身旁,走出一名五十多岁的中年,此人一张圆脸,颇是面善,身份则是侯府大总管。
“拿我的名帖,去一趟馆驿,就说我侯某人知晓之前边防营统领慢待张大人之事,已然重罚了那人并打算借这个机会设宴为张大人接风洗尘,还望能够赏这个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