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3日|阴
天蒙蒙亮,天色压着一层厚重的云,像是快要坠落的铅块。空气潮湿,楼道里弥漫着一股洗衣粉和金属混合的味道。我的脑子还是有些懵,昨晚失眠到凌晨两点,脑中反复琢磨着今天的会议场景。
八点整,我和李倩在公司楼下碰头,她依旧是一身灰蓝色风衣,头发高高盘起,精神得像昨晚根本没加过班似的。她看了我一眼,没有寒暄,淡淡道:“走吧,等下早点进场。”
公司租的会场在南城区的会议中心,整层包下来的多功能厅气派而冷峻。项目组早已到场,技术部和市场部各自分区就位,客户代表也陆续抵达。
我站在后台,手指不停摩擦衣角,心跳仿佛撞在胸腔里,一声声清晰又急促。
“别紧张,”李倩低声说,“这次是你第一次登场,也是你让大家记住你的机会。”
我点点头,却没说话。轮到我们项目组汇报时,她率先登台开场介绍,语速稳定,节奏把控得当。在她的引导下,我被请上台,负责第三至第七页内容。
我深吸一口气,向全场鞠了一躬,然后转身看向大屏幕。
“各位领导、客户朋友,大家上午好。我是本次项目中负责前期数据整合与客户反馈汇总的执行人员——周磊。”
我的声音开始时略带发颤,但说到第三页图表部分时,我逐渐稳住了节奏,把准备好的内容一点点展开。眼神扫过台下,不少人低头翻资料,但也有几位目光锁在我脸上。
当我讲完最后一页时,台下一阵掌声,虽然不算热烈,但足够让我松了口气。
我下台回到座位,李倩冲我点了下头,轻声说:“可以。”
我刚想松口气,前排客户区忽然有人举手发问,是一位中年客户代表:“你们在PPT第六页提到反馈样本回收率是87.6%,请问这个统计是基于哪一阶段回收数据的?”
我脑子一懵,视线立刻去翻资料,却发现那一页的注释在昨晚修改时删掉了。李倩没动,只是偏头看了我一眼,没有提示。
我咽了口唾沫,艰难回答:“这组数据基于10月底至11月中旬的客户回访期……”我尽量保持冷静,将当时的调研背景解释出来。
对方皱眉追问:“那为什么你们在前期立项报告中写的是12月第一周回访?数据采样逻辑不一致。”
我顿时脸色发烫,额头冒汗,意识到自己被抓住了逻辑漏洞。
正当我语塞时,李倩拿过麦克风:“感谢您的质询。这部分确实我们后期数据更新不及时,PPT版本管理有误,我们会立刻修正,并将完整报告发至您邮箱。对于由此带来的困扰,我们深表歉意。”
她语气平稳、分寸得体,甚至带着微笑。对方点点头,不再追究。
我低下头,心里满是懊悔。会议结束后,团队成员陆续散去,我站在会场一角,独自喝着矿泉水,脑中却是一团乱麻。
李倩走过来,把一份打印文件塞到我手中,“把它好好读一遍,别再出这种错。”
我点点头,小声道:“对不起。”
她语气依旧平淡:“刚才那不是你的错,是我没查清资料版本。但你要明白,真正上台时,没人替你兜底。”
我抬起头,看着她眼神里没有责备,更多是一种让人无处可逃的坚定。
“你已经做得不错了。”她又说,“但还不够。”
我突然有种想法——我想成为她那样的人。
回到办公室,魏鹏第一时间冲过来,笑嘻嘻地问:“听说你今天被客户当众点名啊,吓尿了没?”
我白了他一眼,没说话。
“不过听说你扛住了,还不错嘛。”他凑到我耳边,“你和李倩到底啥关系啊?她平常可不会给别人收场台阶。”
我低头整理文件,冷淡地说:“她是我上司。”
魏鹏哼了一声:“行,你死不承认,我可看着呢——你们那个眼神交流,啧。”
我没再搭理他。
当晚,李倩发来一条微信:“今天表现可以,回去早点休息。下周开始新项目立项准备,别松懈。”
我盯着那条消息看了好久,指尖落在键盘上,迟迟未回复。
她说“别松懈”。可我心里更清楚,这不仅是工作节奏,还有情感的界限。
而我,已经越来越难控制自己了。
喜欢毕业后打工日记请大家收藏:(www.qkksw.com)毕业后打工日记去看看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