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省在西南部,离盘江省和崇和省都有点远,禾穗三人乘飞机到银钩市,航程一个半小时。
在机场等到前来会合的高嘉,大家一起转高铁去玉画乡。
玉画乡和池源县当初的情况不同,这里的贫困有很大一部分是交通造成的。
玉画乡所在的银钩市也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而玉画乡的山大多都是山丘,云遮雾绕,盛产茶叶,茶叶叫“玉画银丝”。
这里家家户户种茶、采茶、制茶。之所以叫“玉画银丝”,是因为茶叶在揉捻后变成细丝,再经过一道独有的发酵工艺,表面会结出一层银白色的“霜”。
经过检测,这种“霜”是茶芽里所含黄酮化合物的结晶,对人体有许多好处,比如消炎抗菌降三高,改善便秘、抗氧化、抗衰老等。
玉画乡的人常喝这种茶,禾穗记得那时候组长开玩笑说:“怪不得这儿的人都是俊男美女,四五十岁的阿姨叔叔看上去也不显老,原来都是靠这种茶保养的。”
但是,这么好的茶却卖不出去。
因为一座海拔将近三千米的大山,是玉画乡对外难以跨越的阻隔。
玉画乡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但是却没有愚公移山的“神助”,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想出去,必须得翻山越岭——山体上仅容一人通过的栈道,也是祖辈留下来的唯一对外的通途。
乡民们卖茶叶,只能自己背着走栈道翻过山,出售给外面的茶商。一次也背不了多少,赚到钱微乎其微。
五年前,禾穗跟着扶贫工作组来到这里时,山体隧道正在开,路也正在修。所以她也体验了一把翻山栈道的惊险。
既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正在被剔除,那么针对玉画乡的扶贫工作当时就已经有了更加明确方向,就是提升“玉画银丝”的知名度,帮助乡民把茶叶推销出去。
事情进行得还算顺利,大家集思广益,有人脉的找人脉,比如请人设计包装,写文案宣传,在利用网络营销的力量,跟风当时的热门视频,请乡民们当演员,拍一些小段子,有了点热度再搞搞直播,去参加茶博会等等。
禾穗那会儿就买了许多送师哥师姐和老师,请大家帮忙宣传,再搞个专家小讲座。另外再薅成朵的羊毛,她家怎么说都是在上流圈的,那些成功人士最注重身体健康,推销一波。『成永旺』里茶叶一排也有了“玉画银丝”的一席之地,卖得还挺不错……
家家户户赚到钱,经济条件好了,就想送娃娃去上学——玉画乡以前没有学校,也极少有人家会送孩子去外面上学。
上学的花费暂且不提,学校太远了,翻过山,还得走十几里,去另外一个乡。天不亮出去,天黑才能回,在山里可能会遇到危险不说,家里还会少一个劳动力。
可在路修了之后,学校照样还是很远,照样还是得走十几里路。而且那边的学校师资力量有限,所能接收的生源就也有限。此外,小孩子年龄太小,跑那么远的路去别的乡上学,万一路上遇到危险怎么办?
那会儿,禾穗已经用大伯给存的成长基金给别的贫困地区捐过款了。于是,她再次动用这笔钱,给玉画乡盖了一座小学,再由政府安排招聘教师。
现在,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玉画乡也是搞起了“农文旅结合”,已经变成了一座还算热门的旅游小镇。主打的就是当地的茶文化,有参观茶园欣赏自然风光,有从采茶到制茶的一系列体验活动,效果非常好。
茶园,就是玉画乡的命脉。
一路上,禾穗看到这些熟悉又陌生的风景,忍不住感慨。
0308:“估计呀,你到这儿的待遇肯定要比在池源县高,毕竟你在这儿捐了一所小学,是这儿的恩人了。”
禾穗笑:“什么恩人呐,我只是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而已。生活过得好,靠的还是玉画乡自己的努力。”
这回还真让0308说对了,乡长带着玉画乡小学的校长,真就拿出了接待恩人的架势,迎接禾穗他们的到来。
禾穗他们四人,还有四位无人机操作员——以防再出现和池源县同样的问题,所以禾穗就没让这几位操作员带着无人机回去——一下车,就是一片把人都淹没的鲜花掌声夹道欢迎。
乡长亲切地过来跟禾穗握手,关心地询问她和当年那几位扶贫工作组的成员这些年都过得怎么样,咋不回来看看,又介绍了小学校长,除了小学之外,乡里现在已经有了中学等等。
匡星和高嘉四人,从一下车时的一脸又懵又震惊,到听到乡长几人和禾穗之间的谈话,这才明白事情的原委。刚刚他们还以为是看在禾教授的面子上,但池源县也没这样啊……
现在时间已经晚了,天都快要黑了,就先去吃饭,在学校食堂。
这一路走过来,禾穗只有一个感觉,变化太大了,民宿、店铺、小吃街、游客熙熙攘攘。如果单给她一张照片,她肯定认不出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